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sdasda

您有 条新提醒

  原标题:暑期游客“爆棚”千年莫高窟不堪重负

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排队的游客。敦煌研究院 孙志军 摄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排队的游客。敦煌研究院 孙志军 摄

  新华社兰州7月31日电(记者张玉洁)莫高窟又犯“热感冒”了。每逢夏季,游客蜂拥至沙漠小城敦煌,如海浪般一波接一波地涌进狭小洞窟。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飙升的监测数据闪亮红灯:这处1650多岁的世界文化遗产,已经很疲惫了。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是否会给脆弱的文物带来不可挽回的潜在威胁?

  莫高窟受不了了

  7月1日起,敦煌莫高窟启动应急参观模式,但结果令人心焦:不仅6000人次的最大游客承载量日日满额,甚至隔日应急参观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敦煌研究院预计,今年7月接待游客或达3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6万人次。

  目前,敦煌研究院针对所有开放洞窟建立了监测体系,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进行实时监测。一旦超过规定的限值,洞窟就不再开放,直至数据降到安全值以内。

  “比如湿度的临界值是62%。湿度一旦变大,壁画中的盐分就会被激活,加剧酥碱、起甲等病害。”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监测中心主任陈港泉说,“这种危害很缓慢,一时很难用肉眼发现,但这是不可逆的,日积月累,影响不断叠加。”

  “莫高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保存了1650年的极其脆弱的人类文化瑰宝,她实在承受不了连续如此拥挤的人潮。”敦煌研究院日前发布公告称。

  几乎每个热爱敦煌的人都忧心忡忡。

  92岁的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孙儒僩对莫高窟牵肠挂肚:“一个十几、二十平方米的洞子,一下进去几十个人。这与保护存在矛盾。”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曾说:“我不反对旅游,但前提要保护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得感谢、敬畏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优秀的遗产。”

  这两个月,敦煌研究院接待部讲解员关燕茹只休过两天。“三四十摄氏度的高温下边走边讲,每天累计三四小时。到后来,鞋底已经不隔热了,走起来软绵绵的。人辛苦还能熬一熬,可文物呢?”

夜幕中,在莫高窟预约售票点排队的游客。敦煌研究院 孙志军 摄夜幕中,在莫高窟预约售票点排队的游客。敦煌研究院 孙志军 摄

  为何矛盾如此突出

  来过莫高窟的人,无不为这座沙漠之中、崖壁之上的美术馆惊叹。

  历经1650多年的风沙,这里仍保存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这在世界任何一地都无法寻到的灿烂文化遗产,彰显着古人的智慧,也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盛与人类文明的交往。

  莫高窟得以保存至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地理环境。身处沙漠,年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使得洞窟常年干燥,病害发展缓慢。也因过去敦煌交通不便,少有人前往。而今,发达的交通网和蓬勃的旅游业,让遥远的敦煌不再遥远,游客越来越多,有利于洞窟保护的条件正在一点点失去。

  有限的窟区空间进一步加剧了矛盾。

  尽管莫高窟有洞窟735个,但窟内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上、病害较轻且适宜开放的只有112个。要接待观众,还需挑选其中有观赏价值的洞窟。

  此外,洞窟窟型内部空间大而窟口小,空气流通不畅,游客参观很容易造成洞窟内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特别是天气变化对洞窟微环境影响很大。

  陈港泉说,洞窟属于文物,如安装相关设备既影响文物环境也影响游客参观,更会对文物安全造成潜在威胁。虽已开展洞窟空气交换率的相关研究,但目前还只能采取自然通风的方法降低洞窟内的湿度、二氧化碳浓度。

  壁画本身也很脆弱。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说,不能等到壁画损坏了再去“动手术”修复,而应“保健”。“真实性和完整性极为重要。我们希望壁画青春永驻,今年这样子,明年还是这样子。”

莫高窟第57窟胁侍菩萨。 敦煌研究院 孙志军 摄莫高窟第57窟胁侍菩萨。 敦煌研究院 孙志军 摄

  愿人人保护这绝无仅有的人类宝藏

  在自然环境破坏、洞窟本体老化与游客蜂拥而至的三重威胁下,如何让这些存留千年的脆弱艺术瑰宝“活”得更久,是敦煌研究院面临的重要课题。

  调节峰值,是最直接的措施。

  2014年8月,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投运。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萍介绍,“前端观影+后端看窟”的预约参观新模式,将原先自发前往的游客平稳有序地运达窟区。以日接待游客6000人次为例,经这道“防火墙” 调节,窟区每小时游客量从最高峰的2200人次下降至1200人次左右。“洞窟的瞬间承载量小了,洞窟微环境就不容易出现大幅变化,游客参观环境相应得到改善,缓解了洞窟的压力。”

  除了即时调节外,敦煌研究院还在寻找淡旺季客流总体均衡。淡季门票价格为100元,参观洞窟12个。较之旺季预约票200元看8个窟、应急票100元看4个窟,这对游客来说是有吸引力的。此外,敦煌研究院跟随各级旅游部门赴京沪等城市,积极推介淡季旅游。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4月的淡季间,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4%。

  敦煌只有一个,如何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文化瑰宝?

  2016年4月,“数字敦煌”上线,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及全景漫游,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免费发布。VR等新技术的应用,更让人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此外,敦煌研究院投入大量精力,面向校园、文博机构、科研院所等巡展。2016年起,还加强了海外陈展,目前已在美国、俄罗斯、奥地利等国展出过。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杨秀清说:“敦煌是人类的敦煌。我们有责任让全世界的人分享敦煌文化,有责任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得到传承。”

推荐阅读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更多简介】

发现旅行
扫我
关于我们 新浪网旅游频道专业旅游网,全球华语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在线媒体。为网友提供权威实用的旅游资讯和景点信息,易操作的旅行攻略分享平台,和可信赖的旅游线路、机票酒店预订服务等。
精彩栏目
旅游景点酒店预订
主题旅游机票查询
旅行攻略热门专题
往日回顾发现之旅
关注我们 新浪旅游新浪资讯产品,每日推送旅游信息。

旅游频道业务合作: 010-82628888-3876

客服服务热线: 400-690-0000

旅游网站违规失信举报电话:12377 或12301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