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旅游

想去1399 去过207
展开地图

丹麦简介

丹麦(Danmark),全称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欧的一个国家,拥有二个自治领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丹麦本土则包括日德兰半岛、菲因岛、西兰岛及附近岛屿。丹麦三面环海,北部隔大西洋北海和波罗的海与瑞典和挪威相望,南部与德国接壤。由于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丹麦、挪威和瑞典被合称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有许多宫殿、城堡和古建筑。城市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有阿肯艺术中心、路易斯安娜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众多艺术博物馆。从古老的古典艺术,到缤纷的现代艺术,都能在这里找到丰富的展示。在一座城市里,齐聚着古老与神奇、艺术与现代、自然与人文、激情与宁静,这就是哥本哈根,一个迷人的国度。

丹麦小城北隆市有个闻名遐迩的“乐高公园”,其占地面积25公顷,是一个用3200万块积木建成的“小人国”。公园以其新颖独特的积木艺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使它成为仅次于哥本哈根的丹麦第二旅游胜地。

丹麦历史

从8世纪到10世纪,丹麦人与挪威人、瑞典人一起,被称作维京人,他们的殖民、袭击、贸易活动遍布整个欧洲。他们在不列颠和西欧最为活跃,征服了英格兰、爱尔兰和法国。根据耶灵石记载,哈拉尔一世在公元965年统一了丹麦,并归皈基督教。11世纪早期,卡纽特大王统一了丹麦、英格兰和挪威长达30年。中世纪中期和晚期,丹麦领土还包括斯科纳地区,势力范围东至爱沙尼亚,南至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公国。

1397年,丹麦与瑞典和挪威组成共主联邦(卡尔马联盟),拥戴玛格丽特一世为王,三个构成国在联邦内享有平等地位。但玛格丽特女王并未能如实行事。在联邦成立后的125年里,斯堪地纳维亚地区的历史始终围绕这个联合展开,瑞典多次获得独立,但随即又被丹麦征服。1523年7月,瑞典国王攻陷斯德哥尔摩,瑞典获得独立,随后丹麦与挪威组成丹麦-挪威联合。

1530年代,斯堪地纳维亚地区爆发了伯爵战争,随后宗教改革影响到该地区,导致丹麦国教改为路德宗。

在瑞典独立后,丹麦曾两次尝试重新控制瑞典,第一次为北方七年战争,第二次为卡尔马战争。两次战争没能让丹麦重新统治瑞典,但瑞典被迫为战事赔款。在这段时间里,丹麦曾效仿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了丹麦公司,计划殖民斯里兰卡,但实际控制区域仅为印度特兰奎巴。

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中,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试图成为路德宗国家的首领,却在1626年卢特战役中惨败;1627年,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领导天主教军队入侵掠夺了日得兰半岛,迫使丹麦退出这场战争。丹麦在战争中的失败导致军力衰退,此时瑞典在战争中崛起。1643年,瑞典入侵日得兰半岛,第二年宣布斯科纳成为瑞典领土。由于被瑞典占领导致的首都地区粮食短缺,加上境内粮食欠收和黑死病流行,丹麦人口锐减20%,不得不与瑞典签定布勒姆瑟布鲁条约,将哈兰、哥得兰、丹属爱沙尼亚和一部分挪威省份割让给瑞典。1657年,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三世向瑞典宣战,并远征不来梅-费尔登,可惜在这场战争中又遭惨败,将斯科纳、布来金厄、特伦德拉格和博恩霍姆岛割让予瑞典。两年后,丹麦夺回特伦德拉格和博恩霍姆岛。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丹麦试图在英国和法国之间保持中立。但英国视丹麦加入第二次武装中立联盟为威胁,因而两次攻击哥本哈根,史称炮舰战争。在英国围攻哥本哈根期间,挪威获得独立,丹麦-挪威同盟解体。

丹麦的民主化进程在1830年代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1849年6月5日,丹麦由君主专制和平过渡到君主立宪制。1864年,丹麦在普丹战争中战败,被迫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省割让给普鲁士。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丹麦保持中立,但凡尔赛条约将割让给普鲁士的地区归还给丹麦。由于担心德国境内的领土收复主义,丹麦决定让该地区的公民自行决定归属。最终北部回归丹麦,南部继续留在德国。

1939年,丹麦与纳粹德国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但纳粹德国在1940年4月9日入侵丹麦。丹麦仅抵抗了两小时即投降。丹麦与纳粹德国的经济合作持续到1943年,随后丹麦拒绝继续合作,摧毁了大部分丹麦皇家海军的船只,并尽量将官员送往瑞典。在二战期间,丹麦帮助其境内的犹太人前往瑞典,以躲避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行动。为了抵抗苏联,丹麦公民组成丹麦志愿军与德国合作。

1944年,冰岛宣布脱离丹麦成立共和国。

1948年,法罗群岛获得部分自治权。

二战后,丹麦参与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联合国的建立,因此丹麦是这些组织的创始会员国。1973年,在经过公民投票后,丹麦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1993年,丹麦通过公投批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加入欧盟,参与到欧洲一体化进程中。2000年,丹麦公民投票否决加入欧元区。丹麦的两个属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出于保护本地渔业的考虑拒绝加入欧盟。

丹麦节庆

1.狂欢节:狂欢节是儿童的节日。孩子们这一天都盛装打扮,尤其是四旬斋前的礼拜日那一天,他们手里拿着个铁罐子,到各家各户敲门要钱。谁为他们开门,他们就会唱一首歌:面包上,面包下,面包钻进我肚里,不给我面包,我就折腾。歌词里提到了面包,这和旧时食物缺稀有关。当时很多人家境贫寒,很少有机会见到面食。如今,平日和过节吃的饭菜区别并不太大,面包也被钱代替了。这种狂欢节专吃的小面包一般在狂欢节前后在各处面包坊里能买到,也是男女老少喜欢吃的传统食品。

狂欢节穗,是指在白桦树枝上吊上糖果和小礼物等,狂欢节期间各家各户都能见到,它们既是装饰,也是给孩子们的礼物。狂欢节穗象征多产多福,树枝上长出的新芽象征着新春的蓬勃旺盛。

狂欢节期间,儿童们都参加“打木桶里的猫”,也就是说,很多儿童在一起,轮流拿棍子打一个吊起来的大木桶,而木桶里装满了糖果。哪个孩子先打破木桶,就能当“猫王”。

2.复活节:复活节是基督教会对基督遇难和重生的纪念。复活节随阴历,落在春分(3月21日),即满月后的第一个礼拜日。也就是说,复活节最早在3月22日,最迟在4月25日。与天主教国家不同的是,丹麦国家教会规定教堂内可以选择朗读圣经的不同章节,但不以《福音书》为本搞各类故事情节表演。

复活节实际上是五天连续放假,各学校一般都准许复活节前三天也放假,这样复活节假日加在一起就有十天了。这也是丹麦人为什么将复活节当做完整假期的原因。对许多丹麦人来讲,复活节象征着冬天的结束,春天的到来。好多人利用复活节假日整理自家的夏季别墅、种花种草,等等。

丹麦过复活节有一个自己特殊的传统,即谜语信。复活节的几个星期前,儿童自制谜语信,将信纸叠起来,剪成自己想要的形式,形同剪纸,然后上面写上自编的谜语。信上最后签名的地方不写名字,只划点,点的数目和名字字母的数字相同。收信人要将寄信人猜出来才行,信中加上一个白色小雪花,若收信人猜对了,寄信人需要给收信人一个礼物,一般是鸡蛋型的巧克力糖,否则,寄信人得一个礼物。礼物应在复活节期间兑现。小雪花是一年最先开放的花。

3.丹麦解放日: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被德军占领(1940年4月9日至1945年5月5日)。当1945年5月4日晚间8点45分BBC广播电台发出丹麦解放的消息时,许多丹麦人家自动地在窗前点起蜡烛,表示光明终于到来。很多丹麦人家至今仍然保持这一传统。

4.宪法日:6月5日是宪法纪念日,纪念丹麦的第一部宪法生效——“1849年6月宪法”。6月5日由此成为假日。有些地方休整天假,有些地方只休半天假。全国各地都有活动,有政治游行或集会,更多的是娱乐性的聚会。比较有名的是丹麦“天山”(Himmelbjerget)和斯坎木凌山坡(Skamlingsbanken)。这一天也正好是父亲节,父亲节是1935年从美国传入的节日。

5.圣·约翰除夕:仲夏日除夕是丹麦人广泛庆祝的节日。仲夏日前一天正好又是圣•约翰的生日,因此得名。仲夏日除夕的晚上,很多丹麦人家和朋友们在一起共进晚餐。天气好的话,饭后大家便去附近的一个篝火堆去看篝火。这一天晚上全国各处都有篝火堆,篝火堆是由树枝搭起的柴火堆,最上层架上个巫婆。点篝火大约在晚上10点钟。点火前,一般都先由一个有名的人讲话。讲完话后,大家一起唱侯尔格•达拉克曼(Holger Drachmann)编写的“仲夏夜之歌”(1855年)。歌中描述了北欧夏日白昼夜晚的优美景色和民族浪漫主义思想盛行时期对自然和农庄文化的向往和颂扬。

6.圣•马丁节:圣•马丁除夕在圣•马丁日的前一天。很多丹麦人在这一天晚上的桌上主菜是烤鸭或烤鹅。照民间说法,马丁不想当大主教,藏起来了,结果被鹅出卖了。因此他决定大家以吃鹅来记住这一件事。

7.圣诞节:12月也是“圣诞之月”,大街小巷,尤其是各个商业街,处处张灯结彩。市中心或是各家各户的花园里都架起一颗圣诞树,树上挂上各种各样的圣诞装饰。圣诞树传统在丹麦始于1914年,当时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上第一次矗立起一颗巨大的圣诞树。后来人们才在树上挂上各种节日装饰。圣诞节包括圣诞除夕(24日),圣诞日(25日)和节礼日(26日)。这几天商店都关张。圣诞除夕那天,很多丹麦人都去教堂做礼拜。对教堂来说,这一天也难得地座无虚席。

丹麦时差

丹麦位于东一区,和标准时间相差1小时(UTC+1。夏时制UTC+2)与北京时差为-7个小时(每年3月下旬至10月下旬实行夏时制,与北京时差为-6个小时)。夏时制时间为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到10月的最后一个周日。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丹麦来点评论吧

您何时到过
还可以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