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生产内容,既具有舞蹈的雏形,又具有戏剧的表演性,两者杂糅交织,形成浑然一体的祭祀性舞剧。
毛古斯舞是最具古老的舞蹈,中外专家称“是中国民族舞蹈的最远源头”。毛古斯舞产生在土家族祭祀仪式中,主要流传在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表演大多与跳摆手舞穿插进行,也有在一定场合单独表演。舞蹈最突出的特色是服饰原始,身穿草衣树皮,古老大方,颇有原始人的形象;表演者的动作古仆健康,对话时要求变腔怪调,使观者辨认和监听不出表演者是谁,这是舞蹈者最大的成功。
毛古斯舞对研究土家族最初的生活形态、原始生活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土家族摆手舞】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及古老风俗的舞蹈。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夜间表演。
土家族摆手舞动作大方、粗犷、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边摆边跳。具体运用有撒谷种、望太阳、撬岩头、穿花、披甲、牛打架、狗连裆、老鹰抓鸡、摸冰口、抖狗蚤等。摆手舞伴有起腔歌和摆手歌以及锣鼓伴奏,曲目根据舞蹈的内容及动作一曲多变。
舞蹈场地一般在坪坝上。舞蹈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其音乐包括声乐伴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声乐主要有起腔歌和摆手歌,乐器主要是鼓和锣,曲目根据舞蹈的内容及动作而一曲多变。
2006年,土家族摆手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局为保护主体。
【湘西苗族鼓舞】
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苗族地区最独特的舞蹈艺术。据历史文献记载源于汉代以前,产生在苗族祭礼活动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鼓舞己成为苗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主要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等。
湘西苗族鼓舞舞蹈动作分为生产劳动、生活习俗、武功拳术和动物动作四大类。其特点节奏明快,动作舒展大方,双手交替击鼓,两脚轮换跳跃,全身不停扭摆。猴儿鼓舞风趣诙谐,花鼓舞轻盈柔美,男女鼓舞豪放刚健,女子鼓舞含蓄抒情。团圆鼓舞场面宏大。湘西苗族鼓舞苗鼓具有规范的套路,节奏复杂,常见的有3/4、2/4、4/4三种。鼓舞的基本步伐有三步、小踢腿步、滚翻身、踩三角走三步等。
2006年,湘西苗族鼓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局为保护主体。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