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广州古桥中尚未退役的佼佼者 汇津桥

喜欢
大字
小字
位于 广东省 | 南方都市报 微博 | 2013年08月21日19:34

  汇津桥,俗称马涌桥。这座始建于清代中叶的三孔梁式古桥,因珠江潮涨时,江水自海珠涌东西两端同时灌入,至此汇合,故名“汇津”。桥北接马涌直街,南连西华北街。桥南东侧仍保存着清代重修及“禁占官涌”的碑记,当年此桥的地位可见一斑。而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附近居民的主要通衢,桥上行人络绎不绝,是当今广州古桥中尚未退役的佼佼者。

桥身两侧刻“汇津”二字桥身两侧刻“汇津”二字

  细说汇津桥

  汇津桥位于马涌直街,此桥为3孔花岗石砌梁,长28.25米,宽3.1米,其石栏杆线条简朴,水中两墩均砌有分水尖,建于三水合流之处,立于桥上可见潮 涨潮落,潮上则东、西并注,汇于桥下,成“合流津”一景。清宣统二年(1910),汇津桥重修,桥身两侧刻“汇津”二字。桥的南侧立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宣统二年的《禁占官涌碑记》、《续重修汇津 石路碑》和《桥神》碑。相传,桥成之日,立于桥上可见潮涨潮落。东西涌水注涌于桥下,形成“合流津”一景,故桥名“汇津”。

时至今日,汇津桥仍是附近居民的主要通衢。时至今日,汇津桥仍是附近居民的主要通衢。

  据了解,汇津桥是马涌河(前称瑶溪)上的三大古桥之一,与立济桥、晓港桥齐名,因汇津河有三大支水,一支由永兴街流入,一支由珠江泳场流入,最后一支由沙 园流入,三水汇聚此处,因而得名。由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桥北设一马房,每天有许多马匹来回于汇津桥两岸,所以又名马涌桥。

  广州海珠区(俗称河南)是一个岛区,由广州珠江前后航道环抱着,境内河汊纵横。海珠涌由鸭墩涌、小港涌、马涌、三丫涌所组成,过去统称“马涌”,1986 年起改称海珠涌。它横贯东西,西端在凤安桥以西420米处同珠江后航道相接,东端在鸭墩关桥同珠江前航道相连,主流全长5830米,加上支流,流域面积约 12平方公里,流经7个行政街,1998年时人口达10万多人。

汇津桥旁立有“桥神碑”。汇津桥旁立有“桥神碑”。

  古今汇津桥

  明清以后河南之开发,多集中在珠江前航道沿江一带,汇津桥附近长期是属靠近市廛的农村风貌。马涌堤边一排排的水松(此地今仍称松树基),一簇簇的芦苇,招来一群群的水鸟筑巢栖身。渔舟唱晚,花木扶疏,风景独有韵味,清代不少诗人留下了田园诗篇。如冯筠的《泛棹马涌桥鼓琴》诗曰:“曲曲溪桥两桨轻,露蒙烟重 海云情。芦花十里溪边月,又听渔歌欸乃声。”吴绍东的《日暮过马涌桥》诗曰:“田禾正稔熟,十里黄云垂。何处荷花风,送香吹复吹。天际鸟三两,时有归云随。晚松凉欲滴,爽气沁诗脾。”这就是汇津桥畔绮丽风光的真实写照。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河水污染严重,昔日的秀丽风光不复存在,但自1986年开始, 政府耗巨资整治马涌,搞好环保,为民造福。经10年的努力,疏浚河床污泥,铺砌河堤护石,沿堤广种柳、槐、大叶榕等长青树,环境大大改观,桥边又建有双体 六角亭和石凳,堪为小憩乘凉的好地方。

  如今,涌上原有的式样繁多的桥梁多已荡然无存了,但有一定文物保存价值的古石桥则得到保护,经过修葺后重放异彩。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广东省 Guangdong

广东古时一直是“百越之族”居住的地域,清政府在这里设置了广东省,于是广东的名称沿用至今。这里自古就是我国的富庶之地,早在秦汉时代已经有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到近代,广东更是成为商业发达的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及历史渊源,这里也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广东省低山丘陵分布广泛,平原仅限河谷及沿海地带,南岭山脉亘于北部边境,地势北高南低。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仁化县的丹霞山、南海县的西樵山、博罗县..

关注|粉丝
+ 关注
关注|粉丝
+ 关注
关注|粉丝
+ 关注
关注|粉丝
+ 关注
关注|粉丝
+ 关注

您还可以看看

广东省旅行家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sdasda

    您有 条新提醒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