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匈奴与汉朝军队在锡尔河流域的交战虽然成了未解之谜,但锡尔河作为中亚文明的母亲河之一却是确凿无疑的:五代时期,居住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以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为中心的大名鼎鼎的粟特部落曾在此崛起;到了唐代,一些散布在“两河流域”绿洲上的沙漠绿洲国家也因锡尔河而发达——由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等9个小国组成了唐帝国坚强的西域联盟(史称“昭武九姓”国)。
由于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这些国家的物产往往十分丰富:不仅盛产麦、黍、稷、棉,而且还多产良马、驼、驴、牛、羊,以及葡萄、金桃等水果。此外,这里也盛产弓、盾牌、长剑、矛等兵器,以及水晶杯、玛瑙瓶等各种珠宝制品和毛、棉、丝等混合纺织品……这些繁华交织在一起,成了锡尔河畔最晶莹剔透的梦。
中亚文明的母亲河
锡尔河畔最晶莹剔透的梦
“陈宝斗富”与《柘枝舞》
生活在锡尔河流域的,多是拥有神奇色彩的民族。尤其是粟特人,与他们的物产丰富联系在一起的,首先是他们“善于经商”的世界名声。从我国东汉时期直至宋代,粟特人往来活跃于“丝绸之路”上,长期操纵着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转贩贸易。他们主要向欧洲销售中国的丝绸,又从西域采购玛瑙、珍珠等名贵珠宝销往我国内地。
日久天长,粟特人的“重商”风尚,渐渐形成了这个民族强烈的“利所在,无不至”观念。他们不仅是全人类“亲兄弟明算账”的典范,而且同我国明代的徽商以资财多少选祭酒、定座次的风俗一致,粟特人甚至还有“陈宝斗富”的风俗习惯。据说,粟特人每次聚会的时候,在入座之前,所有人必须先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宝物拿出来,相互斗宝。宝物多者,戴帽居于上座,其余的则按财物多少分列入席……
此外,粟特人的文化也多姿多彩,令人眼花缭乱。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昭武九姓国中的石国,除了“有粟麦、多良马”之外,还是个特别善舞的民族。相传,石国最著名的《柘枝舞》不仅流行于唐代的长安,甚至到了宋代都还仍在流行。
柘枝舞原来是一种由鼓声伴奏的女子独舞。这种舞的舞姿变化丰富,既刚健明快,又婀娜俏丽,这一点在诗句“翘袖中繁鼓”、“长袖入华”中已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它传到中原之后,迅速引发了一股“柘枝舞潮流”,不仅出现了专门表演此舞的柘枝伎,而且还由独舞发展成了双人舞,广泛流行于贵族们的酒宴中。
当然,他们与中国的这种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交流,也是“双向”进行的。公元7世纪中叶到公元8世纪中叶,是昭武九姓国隶属于唐朝安西都护府的时期。据现代考古发掘出土的粟特钱币来看,除了钱币上的王名镌以粟特字母之外,方孔圆环的粟特钱币与开元通宝的形制并无二异……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