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人:槟榔树下老太太八十赛姑娘(组图)(2)

喜欢
大字
小字
《旅行家》 微博 | 2010年07月05日09:32

纺织业祖出黎家
纺织业祖出黎家

  黎锦,纺织业始祖出在黎家

  在五指山黎族织锦学校的墙板上,我看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某项目赴美访问学者君田夫留下这么一句:“黎家织锦三千年,开创先河早中原。”这对黎族织锦的历史地位给予了很高的肯定,相当于说纺织业的始祖就出在黎家。据载,中国最早的棉纺织改革家黄道婆就是从海南岛黎族聚居的崖州(今三亚市)向黎族妇女学会棉纺织等技术,然后传入中原地区,其中的错纱、配色、综线、洁花等技术都完全出自黎族妇女之匠心。与惯常说法比起,这颇有颠覆性。

  黎锦,古称“吉贝”布、“崖州被”,是黎族的一种特色花布。据清代《峒溪纤志》记载,黎人用色棉纱和色丝线织作锦布,黎锦曾被作为历代皇室供品备受推崇。其中,最精美的黎锦代表是“龙被”。据说解放后就没有人能织龙被了,清朝的龙被现在非常稀有,市场价格很高。

  在海南五指山市有一座“黎锦研究所”,专门从事黎锦的研究和生产,五指山番茅黎寨创办了黎族织锦技术培训学校。我特地来到织锦学校来寻访我钟情的黎族服装。这是一幢两层的楼房,来到二层,只见屋内七八个女子席地而坐,每人一张席子,一把木针,几团织线,黎家儿女身上的漂亮衣装就从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工具中生产出来了。

  遇到校长,名叫黄慧琼,黎族中少有的特别精明能干的女人。她曾获得过海南省五指山杯黎族织锦技能比赛最佳创意奖,现在经营着一家黎族织锦公司,管理着黎族织锦培训学校。在这里工作的黎族女,多是普通的家庭妇女,除了农忙,其它时候几乎天天来公司织锦补贴家用。

  在小小的储藏间内,黄校长翻开大画册为我介绍黎族各个支系的装束区别。黎锦在春秋时期就富有盛名,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族村寨男女老幼身上的筒裙、上衣、花帽、花带、胸挂、围腰、挂包,甚至日常生活中的被子、壁挂、桌布、靠垫等都是织绣品。黎族女孩从小耳闻目染织锦工艺,到10多岁时候就开始为自己今后的嫁妆准备各式织锦衣物,她自己则从7岁就开始织锦了。

黎族织锦
黎族织锦

  在现代科技普及前,原始传统的织锦材料都是天然产物,黎人采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花、粗麻纤维及山野天然植物色素作原料染线,这些染料色彩鲜艳,不易褪色。据黄校长介绍,现在为了提高效率,直接进成品线织布,传统染色技艺已成为一项需要保护的古老手工技术了。不过,传统并未完全废弃,为便于农家妇女手工制作,现在她们使用的仍旧是原始的踞腰织机。木制踞腰织机的使用方法是织锦女子席地而坐,双脚顶住木杆,双手上下左右按照纹理挑花走线,正刺反插、精挑巧绣就行了。一块2米左右的花布一般需要2个星期才能完成,而一套黎族传统盛装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老人在纺织
老人在纺织

  黎锦的头饰最是特别。女人们一般都束髻于脑后,押以骨簪或银叉,包裹绣花头巾。这样的头饰配筒裙很有味道,筒裙长短不一,有极短的迷你裙,也有长过膝盖的。我顺手掂了一下她们带在脖子上的项圈,发现手工锻造的银饰手感扎实且质感诱人。黄校长说她们村里最后的一位手工制作银饰的老人前几天刚去世,现在在市场上买的新银饰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和所有传统文化的困境类似,黎锦也面临着“博物馆化”的尴尬。一般黎家女子平时穿普通汉装,只有在过年、农历三月三或参加婚礼等日子,姑娘小伙才会穿上黎族传统服饰。要打开销量,还要靠外来消费,现在公司里作为旅游产品比较好销的是沙发布、围巾等,一般2米长,50-60厘米宽的锦布大约300元钱,花色繁简有所差异。黄校长还说,她将到上海世博会推广黎族织锦,或许能开拓出黎族织锦的新道路。

1 2 3 4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