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化广场:曾经是老上海最高级的娱乐社交场所

http://travel.sina.com.cn  2010年01月10日12:38  旅游时报

上海老洋房

上海老洋房

  米黄色的拉毛墙上,垂着几枝夹竹桃的枝叶,一下子让人混淆了初春与仲夏的时节。更叫人迷惑的是眼前的旗袍女子。旗袍雪白的底子上印着朱红和天蓝色的花朵,偶尔也有一两瓣桃红或者黄叶。女子的“海螺头”是老上海顶时髦的发型,但低垂的眼帘却有着内敛的含羞,像是一个即将出嫁的姑娘,又或者是一名初为人妇的少奶奶。

  女子移步到洋房的雕花铁门前,仿佛隐身一样叫人捉摸不透。身上的旗袍也换上了纯几何式的现代款,黑和白组成的圆圈有规律地排列着,仿佛天生是为了突显她曼妙的身姿。

  稍微犹豫了一下后,女子走进了老洋房。枣红色的木制楼梯和窗框显得年代久远,似乎藏着说不尽的故事。再看她的第三套旗袍,短款,风格偏向成熟。绿色、红色与紫色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好像要就此造出一个多彩的小说来。女子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腮托起后,思绪就飘了上来。

  离取景处不远就是上海有名的文化广场。而文化广场的前生则是靠跑狗发家的老上海顶级娱乐社交场所——逸园。

  1928年1月28日,一个名叫邵禄的法国人,伙同黄金荣、杜月笙成立了“法商赛跑会股份有限公司”。他们募集资金66万两规银,买下陕西南路上约78亩的土地,并随即以土地作抵押,向万国储蓄会借款135万元,在英商马立斯的私人花园上兴建逸园大厦、跑狗道、大看台、足球场及附属的旅馆、餐厅和舞厅等建筑。他们给这个以赛狗为主的赌场冠以一个雅致的名称“逸园”。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逸园可谓上海最高级的娱乐社交场所。只要有消费能力,华人洋人就都是这里的座上客。

  消费是衡量夜总会是否高级的指标之一。在1937年前,到逸园订购一张圣诞夜的双人餐舞券要花一百元,相当于二两黄金的价格,也就是一名银行中级职员一个月的薪金,或者一名纱厂普通女工半年以上的工资。尽管收费如此昂贵,但就是有人愿意去。鼎盛时期的逸园,需要提前一个多月预订,热门得令人乍舌。

  在仙乐斯、百乐门等普通舞厅里都只供应咖啡、茶和汽水等饮料,并无西餐供应。而逸园就和锡而刻海、爱埃令一样,可以一边品尝法式佳肴,一边婆娑起舞。而且在环境、设施、乐队和服务态度等软硬件上,逸园算得上当时上海的“顶级”夜总会。

  逸园是做跑狗生意发家的。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军当局就强令逸园跑狗场缴纳出售狗票收入的半数作为军费,使得跑狗场无法继续经营,只能停业关闭,其附属娱乐场所也只能随之停业。

  抗战胜利后,按照当时政府的法令,跑马、跑狗等赌博场所不准营业,因此逸园中原来的舞厅、餐厅、咖啡吧、表演厅等纷纷复业开张。当时正值大批抗战期间到川桂黔等后方去的上海人陆续回沪,他们中有很多人在战前都是逸园的常客。尝够了物资缺乏、生活枯燥之苦的他们这下活力焕发。因此逸园复业后生意就比战前愈加兴旺了。尤其是三楼的那家西餐厅,除从法国聘请著名厨师主持烹调以外,还请来了一支由七名外籍乐手组成的爵士乐队,乐手中多数是菲律宾人,也有两名美国黑人。其中的黑人电风琴手1948年回国后加入了被誉为“爵士乐之王”的杜克?艾灵顿乐队,成了大明星。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逸园客源大量流散,营业额急剧下降,最后因入不敷出而清理停业。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原来的跑狗场场地就改建成了上海文化广场。

  Zoe Zhou,世界上著名现场演出娱乐公司之一——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市场总监,曾参与“中国在百老汇”(China on Broadway)项目,将中国优秀音乐剧首次带上美国百老汇舞台,首部音乐剧还获得了被誉为“戏剧界的奥斯卡”的托尼奖提名。

      赵芝铭

更多关于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