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 正文
清凉阁上下三层,结构各异,引人入胜,第一层为搭券四门式;第二层是实芯四室式;第三层乃明柱回廊式,该建筑顶层系“木砖补葺”,四面明柱、单门殿堂,白墙壁画,琉璃瓦顶,清新明快,古朴高雅。下面两层是全石建筑,错落有致,欲争有让,高低优仰,犬牙交错,跌宕起伏,勾心斗角,颇有力学价值。
更为奇特的是,如此高大的建筑物,竟然不打跟基,不填辅料,以天然石底为基础,块块巨石就地而起,从下到上完全干打垒而成。石块巨大惊人,有的长过数米,有的重达数吨,有的原封不动,有的錾迹寥寥寥,构造粗扩奔放,设计独出心裁。整个建筑充满古朴粗糙之美,正如当地民谣所说的“一块石头一匹梁、一块石头一堵墙”。清凉阁巍巍然,凛凛然,耸立于山间村首,蔚为壮观。
清凉阁上面两层皆为庙宇,最上层是玉皇庙顶,供玉皇大帝,第二层分四室;东室三皇庙,供尧舜禹;南室三义堂,供刘关张;北室阎王殿,供阎罗王;西室观音祠,供送子观音、癍疹娘娘和眼光娘娘。下层是搭券形建筑,朝东向西宛如城门,是于家村的东大门。拱券中央预部有于喜春侄儿于朝兴雕刻的碑文:“万历九年起根源,一人修筑其实难。二十五年完下节,思量何日得周全。阖村都说使木植,凭吾独力凿石山。经营暂停观此境,等待功成万古传。”
纵观整个清凉阁,累累巨石,鳞次栉比,似券非券,似搭非搭,集美学、力学、建筑学、数学、几何、物期学于一体,盘根错节、鬼斧神工,可谓建筑史上之奇迹,民间艺术之珍宝。
于家村的另一个景致便是村中随处可见的水井,如今全村共有新旧水井700多眼,水窖近300口,水池18个,是总户数的两倍多。
于家村在建村之初,先祖们对蓄水、用水就非常重视,于康两家各有安排、于氏先祖生有五子,共分“五股”,在南山脚下挖了五个水池,取名“大爷池、二爷池、五爷池”;康家在东山脚下也挖了一个水池,取名“康家池”。由于水珍贵,对水管理甚严,如清乾隆三十九年所立的“柳池禁约”碑就规定,对孤、寡老人照顾;对偷水、浪费者处罚。
后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各户开始自找地方打井、修窖,有的在村边,有的在路旁,有的在地头,有的在山上,有的置院内,有的盖井房,一年复一年,越来越多,全村上下,家家有井,户户有窖,面面有池。犹如繁星,形成了一个罕见的井窖池网络。
位于石头村正中的真武庙坐北朝南,始建于嘉靖年间,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庙宇,进入此庙,先要登十五级台阶,拾级而上,原本低矮的庙门在抬头之间显得高大威严,庙内正殿供有金面真武塑像,院内有一块仅存的石碑,记载了于家村的建村方略、建材方位以及于家村原名等内容,是一本难得的“村史”。如今真武庙内塑有于谦的像,两边的墙上是密密麻麻的于家村家案,这是一部记载了已逝的于家祖祖辈辈的家族发展史。
千姿百态的石头文化,淳朴深厚的民俗风情,这就是于家石头村的美妙。“东阁西塞南洞北寨面面皆有古景点,春游夏游秋览冬赏季季都是好风光”便是对石头村的最佳描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