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花鼓灯与涂山庙会

http://travel.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18:27  安徽旅游资讯网

    淮河岸边的涂山,是民族英雄大禹劈山导淮、大会诸侯和奠基夏王朝的圣地。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有:“夏之兴也以涂山”的论述。涂山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和历史文化名山,自古以来,祭祀活动绵延不断。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过涂山,“命立禹庙以镇涂山”,有庙则发展到祭祀大禹治水“水土平成”的涂山庙会。庙会在唐宋时期已成规模,公元1092年苏轼登涂山就记述了数万人登山朝禹的盛况。

    涂山庙会也是花鼓灯的盛会。千班锣鼓百班灯,以锣鼓灯歌舞蹈祭拜禹王,是淮河儿女千古传承的民风民俗。


    相传,荆山涂山原为一脉,淮水绕荆山之背,水流不畅,泛滥成灾,人畜葬身洪水者不计其数。大禹来到涂山,劈开峡谷,击杀水怪,淮水安澜,万物生长。人们怀念大禹治水功德,在他诞生之日,敲锣打鼓,云集涂山,给他烧香祭祀,手而舞之,足而蹈之,口而颂之,于是就出现了农耕文化花鼓灯。


    原生态的花鼓灯七分歌唱三分舞蹈。她的舞蹈分群舞大花场和男女双人舞或三人舞的小花场。男角统称鼓架子。其中鼓架子有“伞把子”、“大鼓架子”、“小鼓架子”和“丑鼓”之分。伞把子又分文伞和武伞。文伞善唱灯歌,望风说柳,出口成章。武伞擅长舞蹈、筋斗和多种伞技,是大花场的领舞者。女角统称“兰花”,有文武之分,有的擅长唱,有的擅长舞。小花场的传统节目有《抢扇子》、《抢板凳》、《摘石榴》等等。鼓架子的舞蹈动作粗犷豪放,具有阳刚之美。兰花的舞蹈动作热情奔放,优美动人。


    花鼓灯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周恩来称它为“东方芭蕾”;文艺界誉它为“淮畔幽兰”;舞蹈界奉它为“民族民间舞的国宝”;评论界赞它为“汉族舞蹈的典型代表”。涂山禹王庙会日,沿淮地区登山朝禹的花鼓灯锣鼓班子,少时有十几班,多则几十班。山上山下,人山人海,多达10万余众。淮南的陈派“一条线”陈敬之、蚌埠的冯派“小金莲”冯国佩、怀远的郑派“小白鞋”郑九如、杨派“小红鞋”杨在先、常派“老蛤蟆”常春利等流派的艺人或传人云集怀远,参加庙会展演或县城踩街。这些班子多由群众自发组成。他们碰到一起,往往要进行传统的抵灯赛灯,比比谁的锣音响,品品谁的鼓声脆,看看谁的兰花美。肩挑着大锣,斜挎着花鼓,扭着跳着,有两班对打对赛,有多班对打对赛,还有大花场、小花场、赛歌和后场小戏等。怀远县老艺人梅其柱,望风说柳,宝刀不老,他在庙会边舞边唱:“说俺年长不算长,年仅古稀算什么,俺要活到一百岁,年年登山拜禹王……”艺名“小香子”的蚌埠市古稀又七的老艺人罗道君,演唱自编的《八荣八耻要明白》灯歌,令前来采风的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朱万曙教授和韩国木浦大学裴永信等教授观后赞不绝口。韩国采风团还把歌词复印带回了韩国。

    在淮河流域,人们对花鼓灯可谓如痴如迷。“花鼓灯锣鼓一响,脚底板立马就痒”,“小兰花的灯歌一亮(唱),姑娘媳妇们急得面粑粑一下子贴上了墙”。群众忙于观灯的慌乱之情溢于言表。“不让玩灯偏玩灯,玩得亲家不上门;丈母娘不把女婿叫,大舅子也不把妹夫称;老丈人提出要罢亲,罢亲罢亲就罢亲,罢亲也要玩花鼓灯……”的灯歌,便是淮河儿女热爱花鼓灯的真实写照。

    为了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怀远县自1990年起把农历三月二十八的涂山庙会日,命名为怀远县花鼓灯艺术节。除2003年因“非典”停办一届外,至今已举办了17届。年年有十几或几十个花鼓灯班子前来会演和展演。激情的锣鼓,动人的灯歌,迷人的舞步,使花鼓灯与庙会珠联璧合。如今,花鼓灯歌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已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成功地申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涂山庙会也荣登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庙会与灯会的自然结合,展示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体现和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记录和传承了淮河文化、夏禹文化和楚文化,提升了蚌埠和安徽的形象。涂山庙会与花鼓灯艺术节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将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更多关于 安徽 蚌埠 涂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