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夜市夜市我爱你》——台湾小吃不论新欢旧爱

该帖被浏览 93 次,回复 2 次

《夜市夜市我爱你》——台湾小吃不论新欢旧爱

  <From歪了>:
  台湾小吃,俗称路边摊,有名自有道理!

仔细分析台湾小吃,我倒觉得有些特性:甜甜的、
QQ的、黏黏稠稠的、不辛辣、非刺激性口味。就像台湾人的性格,友善好客、灵活有弹性,有时闲事管太多、喜欢黏稠的人际关系,容易剪不断理还乱。

小吃自然算不上精致,但方便简单、有滋有味。台湾的市井生活性格也如此,精致高档餐厅自然很多,但填饱肚子及满足嘴馋的就是这成千上万的小摊与小店。无论你是上市公司的老板还是打零工的小妹,同样在同一张小桌上平等地进行“吃饭皇帝大”的神圣权利。


台湾人求新求变,粉圆加上了奶茶就成了风靡全球的珍珠奶茶。上海路边一杯
23元人民币的珍珠奶茶都让我想哭,根本是瞎搞!来台北无论是到路边的“50岚”、“清心福全”、“COME BUY”、“歇脚亭”的小店面,或是到“春水堂”去尝尝原创的精致茶饮,都可以体会到爱搞怪的台湾人,已经把珍珠奶茶发展到了极至。如另一家茶饮摊“奉茶”的menu board上,出现了“梅龙镇的月光”、“忍耐玄米奶茶”、“梅凉心”酒茶、“十八岁青茶”(18%发酵)等,让人眼花撩乱,光是决定要喝什么就令人三心二意地蘑菇半天,点餐看似没效率,但是店家有创意。

简单的烤香肠在“与时俱进”中就变成有香蒜、九层塔、乳酪、姜丝、沙茶、麻辣、哇沙米、黑胡椒等二十多种口味的加料香肠。到通化街夜市的“红花香肠”,选一款口味,耐心等待老板一根根现场碳烤的香肠,体会好滋味是需要时间成就的美好。


闽南的饼,加上北方的大饼随着国民政府迁台后,百花争鸣。“台湾手抓饼”在大陆成了个街边连锁品牌,但在台湾没有“台湾手抓饼”,更没有什么连锁店。永康街的“天津葱抓饼”总是大排长龙,看老板煎饼、翻饼、打饼的架势,就是精彩的街头表演。另外,台大诚品书店旁的“宜兰葱饼”、温州街口的“萝卜丝饼”、通化街的“老张碳烤烧饼”、四维路的“秦家饼店”,饶河街夜市的“福州世祖胡椒饼”,仁爱路上的“朱记牛肉馅饼”等,虽然我也不知道哪些饼是原汁原味来自大陆,哪些是在地发扬光大的新品、还是融合的旧款新花样,总之就是
simply赞!

这些名小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很多店家几十年来就专心卖着几样东西。现今也有很多台商把台湾小吃搬到大陆去,对那些请几个人工依样样画葫芦制作的小吃,一无心意二无功力三无传统,能好吃吗?前几年当我回到士林夜市,难以置信地看到我念书时代就在卖油炸葱油饼的阿婆,仍然站在摊子旁忙乎着,时光仿佛倒流二十年,一样招呼着你“要加辣吗?”吃到的葱油饼味道还是和从前一模一样,就是这令人怀念的滋味。这等时间流逝滋味不流失的宝贵坚持,也是许多小吃即使已经传到第三代经营,还是保持原味,以手工制作延续着小吃的灵魂。老板一家守着一个摊子,也守住了几代人的怀念。


除了仅此一家的路边摊,将传统美味创新的连锁店虽是旧瓶装新酒,哦,应该是新瓶装旧酒,却能让古老滋味持续抢鲜上市。比如强调新鲜、现做、现煮、现卖的新近中式甜品“鲜芋仙”连锁店,食材优良美味,将古早味的甜汤冰品现代化经营,造成新一波疯甜汤风潮,相信应该也快“登陆”了吧。但是,大陆人对仙草、芋园的接受度如何我就很好奇了。起码
6克拉每次到台北就吵着要去吃。

有人专心于一脉相承的滋味,有人花样百出的不断创新,在旧爱与新欢之间,享受台湾小吃可以快乐
的脚踏两条船!

永康街的一家餐厅吃饭食堂内墙上便挂着吃饭皇帝大的牌匾。吃饭皇帝大是台湾话谚语,意指吃饭时,任何人都和皇帝一般神圣,凡事皆可先放下、不容被打扰。

珍珠奶茶的“珍珠”原名“粉园”,后来在士林夜市开始创意行销而有了“青蛙下蛋”,

其实就是粉园冰,因为粉园很像青蛙蛋。

之后才发明了将粉园放入奶茶里成了行销世界的“珍珠奶茶”。

现今又出现了“青蛙包二奶”,即粉圓加入鮮奶及煉乳等二奶,实在是与时俱进反映社会现象啊!



通化街夜市的红花香肠口味众多,而且是一根根随点随碳烤加料的, 不象大陆卖的台湾香肠是用机器转烤的“没人性”。

永康街的“天津葱抓饼”就是大陆城里常见的“台湾手抓饼”。

但台湾的“天津葱抓饼”有铁铲与铁板交锋的铿锵节奏,外加纯熟精彩的翻饼、打饼技术,让饼活了起来。


生煎包在台湾的夜市里叫“水煎包”,有菜包和肉包,大多买十送一。


标榜古法手工制作的连锁冰品店“仙芋鲜”,是台湾人的新宠。
其仙草冰及各式QQ的甜料,无论芋头、地瓜、芋园、粉园、粉条等,
吃起来都是口口实在而甜蜜。一碗约10RMB。


师大夜市的灯笼卤味永远大排长龙,东西却好像也永远堆积如山源源不断。


6克拉爱吃猪脚,但到现在也还没机会吃到照片里我和她吹嘘的梦幻猪脚



<From6克拉>:
台湾小吃很有名,所以第一次从台湾回来就被问台湾小吃好吃吗?有什么不同/特点?特点我用一句话概括不了,只是觉得好吃,而且小吃的名字,或是店的名字也都起的怪异或有趣。如有种小吃叫“棺材板”,那是个中西结合的在面包里面放入以肉为主的稠稠香香的东西,最后用一片厚面包盖上。第一次因为这名字太不吉利所以没吃它,但是第二、第三次去台湾时看见别人吃的很香,于是忍不住叫了一份,的确好吃。还有一次看到一家店名叫“无饿不坐”挺好玩儿的。

再回到小吃的本身,台湾小吃的特色之一是用当地食材,而作法上又纳百川,借鉴吸收了各地的方式。我也很喜欢吃小吃的随意性和特殊性,你在边上看到它的制成,然后马上就可以享用,也可以吃着碗里的,再看别人盘里的,一路吃下去。

也许是被大陆的“台湾香肠”误导以为不好吃,所以来台湾后没有尝过任何香肠。但是看来我是要在“珍珠奶茶”上吸取教训,我觉得有一些在大陆的号称是“台湾
XXX”,还是要来台湾尝尝正宗的,的确不一样。如手抓饼又是一例,在国内吃的“台湾手抓饼”就是没有台湾的“天津手抓饼”好吃,那是我每次来永康街一定要吃的。而天津我只知道“狗不理”“十八街大麻花”有名, 没听说有手抓饼。 看这名字、地名的大混淆。

说来也奇怪,我是北方种,上海长大,小时候家里吃面食时,我就不高兴,会使性子不好好吃。所以被家里的人说我变种了。现在长大了,居然爱吃面食了,尤其是各种各样的饼。只是很可惜当我现在爱吃饼时,却再也吃不到奶奶烙的香喷喷的饼了,也很难在上海的街头吃到让我“上瘾”的饼。没想到在台湾,就在我住的附近,居然就有好几家,各有特色的让我“魂牵梦系”的饼。除了歪了提到的那几家饼,还有一家“亮灯有饼”的葱油饼。因为店不是在巷口,所以在巷口会有个大的指示牌,指示牌周边亮灯说明店里的饼好了,这样路人可以不用走到巷里才知道,这样又做了广告,同时又为顾客着想。这家店不光饼好吃,他卖饼找钱的方式也很吸引我。店里找钱也很特别,烙饼的不负责找钱,边上有个小桌子,上面有一个个小盒子是不同的零钱,顾客自己付钱,自己拿找钱,这在当今的大都市还能这样,可见民风真的是很纯朴。我想这才应该是中国人的美德,而不是那种尔虞我诈、毫无诚信的东西吧。


在台北小吃种类之多,又各有特色,什么都朴朴实实的,所以在台湾吃小吃,不光是小吃本身,最重要的是体会小吃业者们的兢兢业业,诚诚守护。我总觉得在一个越来越现代
/工业化的都市里,依然有小吃的存在,而且兴旺,是件很了不起的事,这不仅仅是吃的文化,也反应了人们的心态。小吃是种极平常但又不简单的作业,它不会带来大利,同时又要求业者天天工作,忙忙碌碌,能坚持下来,能保持质量不变,又不断创新,真的不简单。都市的极度喧哗,是个让人心情浮躁,急功近利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如此红红火火地运作着这个平常、薄利、又多劳的小吃业,那是需要怎样的一种平实心态啊
(from歪了:大部分小吃的工作形态是如此,6克拉大概没想过,台湾有些小吃摊的老板是开着宾士(奔驰)车上班的——赚翻了。不过,那是他们有本事,让小吃发扬光大。)

其实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来有一年在北京的大街上,看到有卖粘豆包的,就买了一个,结果好吃极了,赶紧走回去要再多买几个,这时就看着那卖豆包阿姨骑着车向我这儿来,我还想她道是先知先觉,就向她挥手,她还是急驶而过,并扔下两个字“警察”。从此我就再没吃到那么好吃的粘豆包了。看来,要使小吃保留下来,大环境也很重要,上海曾经的小吃街吴江路,还是叫小吃一条街,但小吃变金贵了,也变味了,很可惜。台湾小吃好吃,是因为它没“变味”!




转发此文至微博 TOP

TOP

发新话题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选项

[完成后可按 Ctrl+Enter 发布]  预览帖子  恢复数据  清空内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