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吃过姨妈从上海带回来的糕,白色的细长条,用油一炸,糕体微微膨胀呈半透明状,脆脆甜甜的,中间有点融融的汤心,糯糯的,入口带着淡淡的清香气。还有新鲜的百合,夏天的时候,洗净上面的土块,一瓣一瓣地和着绿豆熬粥,白色夹在清凉的绿色里,微微的苦味,甚是好吃。我就这样记住了上海。
上海往事浮生若梦
也许,只有上海能给人浮生若梦的感觉,而且连它的过去都那么富于“装饰”性。
你可能会喜欢外滩的“万国博物馆”,也会对滨江大道的夜风或者衡山路上的迤俪沉醉,但是,所有这些建筑和色彩都有一种曲折的趣味,因为,那些新海派的聚集都不免是外来的,少有当地的根基。不过却是挡不住的绚烂,像是节日的礼花。
会吃的上海人
在上海吃过的第一顿饭是在咸亨,应该是绍兴菜吧,只记住一味茴香豆。咸亨,最初是在网上听说的,本以为是酸文人的引经据典、信口开河,到了上海突然得知咸亨就在写字楼的一层,甚是诧异,不知是自己走进了书里,还是故纸变成了现实。算起来去过最多的馆子也就是这里了,因为它近在咫尺。
地道的上海菜,印象最深的当数美林阁吧,一色的玻璃器皿,与灯光交相辉映,精致优雅尽显,各色各样记不住名字的大菜小菜冷菜热菜统统色味俱佳、细腻鲜香,特别是糟鱼,食之难忘,以至后来在报上看到糟鸡糟鱼糟菜的谱子都会细读再三。
还有避风塘的点心。北京的点心是中国特色传统风味,酥皮,各色夹馅,像是月饼的变种,上海则以西点见长,避风塘这些年在上海落地生根、连锁跟进,但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却偏偏只认准地道的那一家,宁肯跑远路也不愿就近解决。中式点心也是,生煎要吃谁家的,小馄饨要哪条街上的好吃,哪个季节该吃哪种小笼包,样样数数拎得再清不过,那种宁可不吃、吃则吃正宗的固执,每次都听得我瞪着地图找不到的地方。
变化多端的城市味道
上海是一座五光十色的城市:是十里洋场,是钢筋盘结的都市丛林,也是仄仄弄堂袅袅炊烟的饮食男女;是优雅的精致的,又是伧俗的粗糙的;是小资情调盛行的天堂,又是小家子气旺盛的所在。
我记得从夜色里走出陆家嘴地铁站,乘82路公交车沿陆家嘴一带环行,周边林立的写字楼灯火通明,在看不见星月的夜幕下折射出冷冷的金属光泽,坚硬的外观线条科技感十足,幽暗的街灯、清冷的车灯在风中漠然闪烁,宽平的大街上几乎见不到行人的足迹,只有人工化的树等距排列,矮小呆板、在360度光照下连影子都不见,感觉就像是走错时空隧道,骤然进入太空时代的钢铁城市,自大厦出入的全是银甲披身的外星人士。
阳光升起之后,稍加留意,你会发现,一切又都是另外的风貌了。
|
|
|